hth官网登录入口

风险读书人 《原则》22

2025-03-21 09:17:48 太阳能离网供电

  之所以讲曾国藩的例子,是因为他创建湘军的思维方法,跟Dalio所说的实现人生愿望的第一步、第二步流程是如出一辙:即第一步有明确目标——建立湘军,第二步找出阻碍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

  张宏杰老师是这么讲的,他说,为什么大清的天下这么多的正规军都对付不了当时的太平军,而曾国藩这么个文人练了一年兵就这么厉害,能取得湘潭大捷,他有什么诀窍呢?这就涉及到曾国藩身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做事的方法。

  在青年时代说过一句话,大意就是对近代以来的大人物只佩服曾国藩一个人。曾国藩创建了湘军,了太平天国,这一事业进行得完美无缺,如果换一个人不可能做得一样好。这就是在说曾国藩做事方法高明。现在的中国企业界也有很多人崇拜曾国藩,比如TCL创始人李东生先生,佩服曾国藩的团队建设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曾国藩能凝聚一个团队,执行起来又没有书生气,而是务实的操作,还能洞察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把握怎么把事情做成功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很多东西,其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是怎么创业的?

  就像他创办湘军,其实就像创办了一个新兴企业,他特别的一点就是他在创业之前先分析了别的企业是怎么失败的。也就是Dalio说的实现人生愿望的第二步——找出阻碍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其他人目标失败了是因为什么,那就是能有效狙击目标的障碍。

  所以他去看当时清朝的正规军。当时的正规军已经绝对没战斗力了,就像一个旧体制下的老牌国企,从组织架构到思维方法都已经完全落伍了,没有丝毫竞争力。但在清朝的中前期,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为啥到现在就这样了呢?

  所以曾国藩的思维方法就是创办湘军的时候,不是先想说我的湘军怎么样才有战斗力,而是先去分析这国家的正规军是怎么就没有战斗力的,并且以前还挺好的,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然后做个诊断。

  他发现了啥呢?第一个原因是腐败。晚清军队腐败严重,他再去仔细考察诊断腐败原因,发现是薄俸制惹的祸,就是当兵的薪俸很低。那当兵的就不是全心全意在当兵的,他还有很多其他职业去挣钱,通常都要忙着照顾自己的买卖,没有心思好好打仗。他就是这样去找正规军失败的原因——诊断这样一些问题——按分析来的经验制定自己的方案——执行方案——最终建立起湘军,了太平天国。

  (里面具体的细节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推荐喜马拉雅张宏杰老师的讲曾国藩家书这一个节目,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第二个案例来自我想分享的这本书《硅谷钢铁侠》,基本是马斯克的传记,当然现在也有一本他的传记了。我们说五步流程第一步是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绝对不能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没办法实现就否决掉,伟大的期望才能创造伟大的能力。第五步也说,制定完计划之后要坚定的从头到尾去执行。我觉得在设定伟大的目标和坚定不移地执行方案上没有比马斯克更好的例子了。

  我们先整体看下马斯克的创业史,然后在每一段他的工作经历中我们拿几个case来研究一下,也对应一下我们的五步流程法。

  马斯克是个70后,1971年出生在南非的富裕白人家庭,他们家族本身就很富有冒险的基因,也是从美国搬到的南非。马斯克从小就表现出喜爱编程,12岁就编写了一个游戏,12岁即1983年,我们讲过那时候也就是个人电脑时代起步。接着在1988年,他17岁的时候到了加拿大,为了生活从事过很多像锅炉房这种很辛苦的工作。次年就到皇后大学上大学了,1992年又转学到宾夕法尼亚,修了物理学和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的双学位。就是这样一个时间段他开始对太阳能等这些新能源领域开始有一个探索。1995年,马斯克进军互联网,创办了公司GlobalLink。可以看作是原始版的高德地图+大众点评,就是方便人们搜索各种商店的位置并导航过去,马斯克独立完成了后台的所有原始代码。我们之前也说过,90年到到2000年是网络造福时代,也是风投疯狂时代,马斯克的公司也在创立第二年拿到了风投300万美金投资,而仅仅成立四年之后即1999年,公司就卖给了康柏。康柏是当时做个人电脑的一个公司,马斯克卖了3.07亿美金,风投因此拿到了20倍回报,马斯克个人赚取了2200万美金。一个24岁的小伙,创业了4年,挣了2000多万美金。

  有了这笔钱,马斯克就有了对下一个企业的资产金额的投入。1999年,延续互联网产业链,马斯克继续寻找互联网能够继续应用的行业,找的就是那种资金很充裕,但效率非常低下,可以用互联网来进行变革的行业,由此找到了金融领域。要做互联网金融。

  当年他就拿到了银行牌照,跟巴克莱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开发了个人之间的网上支付系统,就是在网站上输入对方的电子邮箱就可以转账,跟现在的支付宝的一样的,但在当时这是非常超前的。誓要变革发展缓慢的银行体系(当时银行转账要好几天)。

  2000年,马斯克的公司跟Confinity公司合并了。这个企业具有PayPal这样的产品,PayPal还是非常出名的。为啥要合并呢?Confinity虽然有看起来最热门的PayPal产品,但它每天要花10万美元来获客,只有少数的现金流去维持自己的运营。而马斯克的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和更成熟的其他银行产品,所以两个合作能发展得更好。合并之后也拿到了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的1亿美金融资。合并之后马斯克出走,并继续向公司注资,2001年公司改名PayPal,911事件后上市,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金收购。从1999-2002年,马斯克三年时间又挣到了2.5亿美金税前收入。

  这一波干完了,再干啥呢?他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火星移民。2002年6月,马斯克成立SpaceX公司,志在实现商业化廉价火箭发射。他感觉大众好像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雄心和希望,人们可能已觉得探索太空浪费时间和精力,他登录了NASA的网站但找不到火星探索计划等的相关联的内容。他是非常真诚地在思索星际旅游这个事儿,希望能激发大众的兴趣,让他们重拾对科学、征服未知和技术创新的热情。

  但这个目标是相当宏大的。虽然我们可能也不太懂这个火箭是怎么造的、怎么发射的细节问题,但大概的一个感知还是有的——这个事儿肯定很花钱。一般也都是国家在做,没见过哪个私人做过,感觉好像也很难盈利,一般就是政府一直在大量投入,做的是军方或公共事业需求的事儿。但马斯克做了,4年之后公司做了第一次发射。后来比较可惜2006-2008年连着三次发射都告失败,但再后来2008年9月第四次背水一战的发射成功了。

  但有个问题,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马斯克躲过了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没躲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且此时马斯克利用互联网积累的财富已经耗尽了,且与此同时不光是SpaceX面临财务危机,Tesla的进展几乎也是同步的,所以马斯克要同时解决两个公司的重大危机——后来解决了,具体如何来解决的下篇再说——2008年9月猎鹰一号成功发射之后,马斯克马不停蹄,2年之后猎鹰九号搭载龙飞船发射进入太空,SpaceX在2010年成为第一个完成了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私人企业。几个月后,收到NASA的4.4亿美元拨款,用于把龙飞船打造成载人飞船。

  关于SpaceX的降本能力我们大家可以看几个数据:SpaceX造龙飞船的总成本是3亿美元,其他公司宇宙飞船项目成本大概是这一个数字的10-30倍。SpaceX是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开发完毕的,只用了4年,他们自己去采购金属原材料,碾平焊接,做成所有配件,完成内部生产,这就是他们成本能降下来的原因,他们也自己生产无线电的设备,这些成本也同样只有同行的1/20到1/10,从5-10万美元降低到了5000美元,而且通过个人去优化这些无线电装置能把整个火箭设备重量减少20%。生产制造流程他们也全部是在企业内部自己完成的,设计和制造没有依赖供应商,尤其是打破了原来对国外的尤其是俄罗斯这些供应商的垄断。

  紧接着,2014年,他们又发布了第二代龙飞船,并且从这一年开始,SpaceX竟然盈利了。

  到2020年11月,猎鹰九号火箭搭载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自此,SpaceX进入了一个定期运送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新时代。载人龙飞船也是首个获得NASA认证的商业载人航天系统。美国从此开始打破要靠俄罗斯送宇航员上天的垄断,这是SpaceX的成就,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苦难挑战。但在马斯克这个狂人的带领下还是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我们再讲到Tesla,会发现Tesla的发展曲线跟SpaceX非常相似,它们几乎是同时成立,同时遇到危机,被同一个管理者挽救,然后同时获得成功,时间线年,艾伯哈德和塔彭宁成立了Tesla,因为它们当时意识到了锂离子电池的积水案例,他们要去设计和制造一辆电动原型车。2004年,因为当时马斯克也正好在找这样的领域的投资项目,他们俩知道了就找到了马斯克投了650万美金,成了Tesla的董事长和第一大股东。用了两年时间,Tesla造出第一辆原型车,2006年又做出第二辆原型车,之后完成第二轮融资,马斯克继续跟投了1200万美金,同时Tesla宣布了商业策略——从少量高价产品入手,随着核心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进步,逐渐向大众负担得起的车型来过渡。就像手机、冰箱、彩电这些电子科技类产品一样,最初也不是为大众设计的低端产品。

  后来到2007年底,Tesla创始人艾伯哈德离开了公司,后来又换了两个CEO。再之后马斯克开始深入公司经营,此时Tesla一边面临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量产问题,一边面临财务危机。所以马斯克在07-08年是要同时处理Tesla和SpaceX两家公司的重大危机的。当然结果是处理掉了,然后Tesla在2010年上市。因需要更多的资金把Model S车型推向市场,当时上市筹集了2亿多美金。同年SpaceX成功发射了猎鹰九号。同时在两个这么牛的公司取得成功挺了不起的。

  2012年Tesla推出Model S,这个车型销量激增,也带领Tesla在2013年实现盈利。同时2014年SpaceX发布了第二代龙飞船,这个飞船很厉害,可以自动停靠在国际空间站或其他计算机设计的任何地方,所以它可以重复使用了,这对减少相关成本功效显著。这两个公司又是在同样的时点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功。

  Tesla在2014年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厂,2016年收购兄弟公司Solar City。做光伏投资的小伙伴很熟悉这个公司。这公司的发展跟Tesla和SpaceX也很像。2006年的时候由马斯克的表弟创立,此前他们已创立了软件公司Everdream,并在2007年被戴尔收购,马斯科也投资了此公司并因为收购获得了千万美金的投资收益,这笔钱也被用来支撑面临财务危机的Tesla和SpaceX。2004年的时候表弟又想尝试新的挑战了,马斯克给他们的建议是太阳能领域。所以这俩表弟就花了2年时间去学习太阳能技术和行业动态,阅读研究报告,沿途拜访专家、参加会议。最终在马斯克的帮助下确认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让我们消费者在家里装太阳能板变得更简单。

  居民个人屋顶装光伏在当时美国已经是很成熟的业务模式了,表弟和马斯克确认的商业模式并为之努力和发展,才让这个事儿变得更简单了。原来美国家庭装这东西很麻烦,得消费者很积极地自己去买光伏组件,然后再自己找人来自己屋顶上安装,自己判断好自己家的房顶光照。而光伏面板呢,一年比一年出的产品的转换效率更加高,所以今年买了可能明年看起来就亏了,所以很多人就不太情愿现在买。Solar City是咋做的呢?靠设计软件起家,用软件分析客户的电费账单、去看房子的位置和接收的太阳能的总量来确认这个house装太阳能划不划算,然后又创建了一套财务系统,不用客户预付费购买一整个房子的光伏面板了,而是让客户来支付月租费租用光伏板,租期满了之后Solar City给升级成更高效的面板。马斯克当时作为公司董事长和第一大股东投资持有了大概1/3股份。

  到2012年的时候,Solar City已经成了美国国内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企业。而且那时候中国的太阳能组件涌入了美国市场,导致美国的组件采购价非常低,大幅跳水,所以当时Solar City也因此受益。

  Solar City业务从个人客户拓展到沃尔玛等企业,也在当年上市了。然后从2014年开始销售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是谁生产的呢?Tesla。因为Tesla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组也是Tesla生产的。所以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公司之间是有业务关联的,Tesla制造电池组,Solar City再卖给客户,然后Solar City反过来还给Tesla的充电站供应太阳能,然后Tesla的车主普遍有个共同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的人也都选择了马斯克的这种生活方式,也在自己的家里安装太阳能。

  2014年6月,Solar City收购三洋电力,标志着其战略上的重大改变——他们不再外购光伏面板,而是自己生产了。然后要利用自己的生产技术来降本增效,因为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要不断降低成本。

  我们看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能就靠政府的补贴,任何行业投资也好自身发展也好都要有最终的商业逻辑。作为新能源要能PK火力发电、要能解决储能的问题,最后算下来还要每度电的成本价格比其他方式发的电要低。其实在十多年前硅谷就在这种所谓的绿色科技清洁能源领域投了很多钱,但大多都打了水漂。因为大家只有一个泛泛的概念是:投绿色科技这样的领域大方向上大趋势上是正确的。但没有处于一个商业的意识,就是这一个产业不能一直靠政府资金和激励去创造市场。我们也看到过光伏和电动车补贴滑坡的时候的惨状。

  《硅谷钢铁侠》里提到马斯克后来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去建超级高铁,要去建太空的高速通信卫星网络。而后者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变成了现实,StarLink也已经在2023年底盈利。

  他的人生历程真的就是不断地设置目标——找到问题——诊断问题——规划方案——坚定执行——实现人生愿望的不断的这么一个过程,一个正向的循环。所以我想要分享《硅谷钢铁侠》这本书。那这本书大概的整体脉络就是这样,后续我们大家可以拿其中一些细节的case来看看。

上一篇:石油天然气司

下一篇:1月29日晚报|两部门发布春节假期旅游气象提示

渝ICP备 18016295号-1